资本大佬纷纷入局 保险科技将成未来最大投资风口

时间:2019-05-17

    不论形势好坏,资本市场永远都在寻找最具投资价值的新风口。近年来,一个又一个风口在市场的狂热追逐中呼啸而来,满地开花,看似热闹的背后却有不少“风口”被市场证伪后,迅速退场。比如曾经炙手可热的无人货架、P2P等等,不外如是。

    相比之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加持下的保险科技,则成为最近几年难得持续火爆的投资风口。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基于互联网的中介平台、为其它机构赋能的技术服务公司以及各类“跨界”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保险科技,进而打造多维度的保险行业生态圈。与此同时,红杉资本、联想控股、软银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瞄向这一市场,先后向保险科技不同细分领域的黑马创业公司伸出橄榄枝。

    2018年2月1日,凯泰铭获得来自经纬中国的数千万A+轮投资,同年10月获近亿元B轮投资;3月,“十一贝科技”获红杉中国数亿元A轮融资;11月,保险极客获得由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联想控股等机构投出的1亿元B轮融资……在资本市场相对萧条的2018年,保险科技领域的投资热潮始终未降温。

    2019保险科技投资将更聚焦toB市场

    经历了几年的“互联网化”发展,如今的保险科技产业已逐渐进入智能化探索进程,并已覆盖保险行业的全业务价值链。业内人士认为,3年后保险科技智能化将更加深入,届时将在完成行业底层架构和操作流程的智能化之后,带来更多产业融合的新机遇:与智能驾驶深度结合的车险,与智能家居深度结合的房屋险以及与智慧医疗深度结合的健康险等等,这也正是各方资本纷纷入局保险科技的重要原因。

    方方面面的数据也都彰显出保险科技坚挺的投资前景。

    毕马威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保险科技投资总额为103亿美元,2018年虽在数额上有所下降,但投资交易数量基本保持在200多宗,且全球超过1亿美元的保险科技投资交易多达13宗。

    中国保险科技市场同样热火朝天。亿欧智库数据显示,2013~2017年4年间,共有107家保险科技相关公司获得投资,而相继入局的投资机构多达146家。

    受对外开放及高压监管影响,2018年我国保险业行业增速放缓,但并未太大影响资本追逐保险科技的热情。据保险业垂直媒体保观统计,2018年我国保险科技领域共有38家创业公司获得投资,融资事件多达42起,件数同比增长23.5%。

2018年保险科技领域亿元以上融资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从融资金额来看,2018年以保险极客为代表的融资额过亿的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多达12家。这既说明,我国保险科技行业正日益成熟,同时也意味着资本市场一改过去全面撒网的运作模式,转而聚焦优势资源主攻足够优秀的项目。

    不唯如此,由于较短期内很难获得大流量的toC业务而言,toB更容易切入市场,也更容易进一步获取用户需求与数据,并以此不断优化自身产品设计,形成良性循环,从获投公司所在细分领域来看,专注toB市场的企业远多于toC。

    获软银中国1.2亿元A轮融资的新流数据专门为保险公司提供大数据相关服务;前面提到的2018一年内先后获得两轮融资的凯泰铭,则主要为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场景提供风控服务;保险极客则自创立起便聚焦中小企业团险市场,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福利保险及健康解决方案,且凭借优势服务与创新技术,迅速成为引领整个团险行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政策护航 技术加持 保险科技将势如破竹

    保险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被资本市场的热烈追逐,自然离不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意识的提升等社会环境因素,而国家宏观政策的强力支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高效运用,更是不断注入保险科技赛道的强心剂。

    今年两会期间,“保险”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高频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被提及高达15次;紧随其后的博鳌亚洲论坛也不断传递出我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新声音;与此同时,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智能+”的概念,鼓励新兴智能产业发展,并支持包含保险业在内的传统产业不断深入智能化改造。

    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已势不可挡,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及技术驱动的保险科技企业等不同角色悉数入场。如果说传统保险公司布局保险科技主要为数字化战略转型所需,而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则更多是瞄准了保险产业链条上的痛点——产品设计、定价承保、分销渠道、理赔服务以及技术系统等,希冀借助新兴科技重塑传统保险业态。

    透过保险极客这家技术驱动的保险科技公司,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创新技术是如何赋能保险,提升产品功能及用户体验,加深企业场景服务,进而推动行业数字化演进的。

    传统保险时代,保险公司在产品定制、销售及理赔等各环节都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缺陷,再加上保险营销员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客户既无法准确获取、理解保险产品的理念与功能,在理赔时更是面临流程过于冗繁,赔付结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在保险科技时代这些问题均得到了有效改善甚至彻底解决。

    保险极客推出的明星团险“极客+”一经上市就被各企业追捧,该产品依托强大数据库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年龄、工作、爱好、风险点等多个维度形成人物画像,进而为员工智能推荐专属方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化需求在通过极客+平台自选方案;该产品首次实现将员工家庭纳入保障计划,根据预算为自己、配偶、子女及父母配置保障,并自行调整保障类型及额度。而在理赔环节,保险极客则实现移动理赔,无纸化线上操作,整个理赔周期缩短至最慢5个工作日完成赔付。整体来看,这款产品更懂用户需求,且操作便捷效率高。

    客户体验方面同样得到极大提升。保险险客为提升企业HR工作效率,及员工体验,推出了4大利器:企业健康报告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解读企业整体健康状况,理赔金额、周期、疾病种类及年龄分布情况;企业福利金让企业根据员工个性化需求分配福利,提高员工感知和满意度;H5调查表、动画等小工具帮助HR解决传播、 信息收集、福利感知等需求;健康管理服务则从技术角度实现与优质医疗健康机构的对接,帮助员工解决相关的挂号、问诊等健康问题。

    可见,科技赋能保险,即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进整个保险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改变产品形态,进而改进服务和与客户交互的方式,最终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并打造新的保险生态。

    如今,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像保险极客这样,在吃透创新科技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为重塑保险行业生态做着积极尝试。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十年,保险科技将会重塑基础设施以适应新技术和新场景,传统的保险流程、保险规则、行业分工和保险机构将随之发生颠覆式变化。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的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亟待提升。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状况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了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来看,2016年全球保险深度为6.1%,我国的保险深度为4.1%;2016年全球保险密度为621美元,我国在同期保险密度仅为337美元。

    这意味着,尽管目前保险科技的创新早已向深水区渗透——从销售到服务,从渠道到全流程创新,但依然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与市场空白,等待从业者去挖掘。保险科技这一极具生命力的赛道,未来依然势如破竹。

热点聚焦

频道推荐

  • 爱美
  • 情感
  • 生活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