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未来拍什么说不准,保不齐拍《孔雀2》
时间:2018-04-13
顾长卫
顾长卫、白客
网易娱乐专稿4月13日报道 (文/派翠克)《遇见你真好》上映的时候,对于不少媒体和观众而言,仍然有些目瞪口呆。拍过《孔雀》《立春》《最爱》的顾长卫导演,这次竟然拍的是一部青春片。顾长卫导演却表示,拍这样一部电影,是回望的角度,是和自己儿子所处在的当下所进行的一次对话。
《孔雀》《立春》也是在和当下对话,但是《微爱》开始,顾长卫也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转移到了当下这个时期,年轻人的故事。他说自己曾是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的人。但最近几年,自己发现孩子身上有过去自己的影子,比如懒散。他感慨,在这个前提下,他觉得自己能理解儿子,能学者欣赏和陪伴他成长。
我们可以把顾长卫导演“转型”商业电影后的两部作品,看做自己和这个时代沟通的方式。提到《遇见你真好》,顾长卫导演说:“像是我们把这个电影当作一封写给青春孩子们的情书,或者当成一个纸条,在人和人之间可以传递的。”
采访中,顾长卫导演一直在说,自己现在希望找寻一种轻松的状态。“我觉得人生在现在这个环境,还是应该用轻松一点、幽默一点的态度和从容一点、放松一点的态度对待你的生活。”对于自己产量低,他笑说是血型的原因:“我是O型血嘛。”
他也有矛盾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觉得内心就是想拍一个确实有趣的、有意思的、能拿出来跟人分享的东西。因为我不是那种特别自我的人,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挺没出息,太不自我了。”在他看来,自己不是孤芳自赏的人。“所以有时候也希望自己做的片子能够有些机会跟大众分享。”顾长卫导演说。
回忆起给他带来不少荣誉的《孔雀》和《立春》,顾长卫说,当初到各地和影迷见面,也有不少人对这两部片子发起激烈的批评。但是现在,他说自己“我还是愿意把青春成长当中的一些甜蜜的温暖柔软的东西在这个电影里跟大家分享。”
而对未来的计划,O型血的顾导演开了个玩笑:“我觉得不一定每个电影都要拍成《孔雀1》、《孔雀2》,一切事情都很难说。我也谈不上转型不转型,未来拍什么难说,也保不齐万一会拍《孔雀2》,或者把《孔雀》重拍一次等等。”
采访实录:
网易娱乐:那个片子我们之前也都看了,您跑了很多地方路演,您自己在路演中会不会觉得您和观众的想法还蛮不一样的,或者观众给您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感受?
顾长卫:我们路演这11天,我觉得还挺欣喜的,因为观众在这个电影当中发现了我们很多互动,观众的反应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更开心、更多感动、更多互动。而且这部电影的公映群也不仅仅是90后、95后,很多80后、70后看了电影之后,他们除了开心和感动之余,常常会想起自己那些青春成长当中的经历。
网易娱乐:您自己之前在发布会也说过,拍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现在您的儿子也16岁了。
顾长卫:它有一个回望的角度,一部分是正在经历的,一部分是刚刚经历过的或者经历过一些时候的,关于一些青春和成长的一组故事。
网易娱乐:这个算是您去理解儿子所在的世界,他所在的这个当下的一种方式吗?
顾长卫:我觉得青春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就是你正在经历这段成长的日子和你昨天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它却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里),是你无法磨灭的,永远拎起来都是鲜活的。所以看着后生成长的过程,很多时候是互动的,我就看到他,像是我的另外一个未来,或者更多时候又像是我自己的一个过去。
网易娱乐:从《微爱》到这一部,都觉得好像您是在试图跟当下这个环境做对话,或者是去理解这个??
顾长卫:我觉得《孔雀》、《立春》也是跟当下(对话),首先要跟自己对话,然后要跟你面对的当下的周围环境对话。无论你是什么年代的故事,我觉得本质上青春的特征是一样的,只是你有没有手机、有没有互联网,有没有电话,还是只能邮寄,或者只能写纸条,现在写纸条的方式也都不一样了。我倒没觉得。我觉得《微爱》和现在的《遇见你真好》可能更是取材于当下这个时期的背景,就是大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的故事。《遇见你真好》就更趋于年轻的年龄段了。
像《孔雀》,其实差不多也是这个年龄段的,但是《孔雀》的大时代是60、70年代的背景,那个时期还是一个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我觉得那个电影那个时期可能更多的反思、更多的愤青,更多的青春残酷的那种调性,以及个人和背景的那种对立,和个人生存的那种空间。我想像近期的心情可能会更多一些柔软,更多一些慈悲的东西。
我其实原本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可能有点过于严格了。近一两年,我也渐渐发现,在他身上看到我自己过去的很多影子,比如我的那些懒散等等,都能看得到。在这个前提下,我就觉得我渐渐可以理解他,渐渐学着欣赏和陪伴他成长,能渐渐去寻找一种沟通方式,寻找一种互动的方式,不是仅仅发牢骚,不是仅仅去抱怨,或者仅仅是愤怒。还是要在一个环境当中或者一个故事当中寻找到一种对于明天的希望。
网易娱乐:您刚才也提到拍《孔雀》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可能还不像现在这样柔和,您觉得自己这种柔和的状态是什么时候开始慢慢软下来了?算是拍完《最爱》吗?
顾长卫:我觉得比较明显的还是这个电影的过程。其实我们也有很多项目在发展,为什么后来《遇见你真好》成熟比较快,而且先推动了拍摄?原因也是挺多的感慨。特别是这两年,你知道小孩到长个儿的时候,十五六岁,基本上一年可能要长出十几公分,就经常特别愿意拉着他说“咱们今儿再量量”,其实上个礼拜刚量过,就站在这个墙上,都画在这,多高,上面记着年月日,那种很奇特的心情,特别兴奋,特别享受。
看着他的成长,就像看着自己重新成长一次,或者想到自己成长和他成长,就特别希望青春时代的我能够和眼前的孩子成为朋友,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最大的是多了很多宽容和欣赏,我愿意去欣赏现在每天的日子,我愿意去欣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也知道他有优点,他也有不足,我再想我自己过去,也是有优点,也是有不足,我现在同样是有优点、有不足,每个人都是这样,都逃脱不了的,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人类才能进步。
我想了很多让自己很自然地回归到一个更从容的态度,一个人生的态度,一个与环境相处的态度,就是更从容一些,更能学会去欣赏这些人物,欣赏关于青春,关于青春的暴力也有美学。但是我觉得不同的是,现在确实是带着那种兴奋的欣赏和心情去陪伴和观赏着他们成长,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电影,像是我们把这个电影当作一封写给青春孩子们的情书,或者当成一个纸条,在人和人之间可以传递的。
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挺美的,可能人青年的时期容易被那种摇滚精神,被反叛叛逆,被愤怒(所影响),但是这可能也许就是一个轮回的过程或者就是一个循环的不同阶段。
网易娱乐:现在这个市场环境,您觉得对您的创作影响大吗?
顾长卫:我觉得不大。对我来说,我现在好像越来越没什么压力了(笑)。因为并不存在什么样的挑战或者什么样的压力让我(产生)一种对立,我觉得现在没有了。
网易娱乐:但是因为拿着投资人的钱,还是要帮人家赚钱。
顾长卫:对。但是我觉得是这样,有时候,一个电影有好的口碑,又有好的市场,当然是最完美的。你有好的口碑也是不错的,有好的市场也是不错的。那么如果没有好的市场,没有好的口碑,会有点遗憾。但是电影能够拍下来,我觉得这个过程间如同一个人的青春似的,也是充满了躁动(笑),充满了不测,充满了各种挑战。
还有现在科学技术和大环境的成长和发展,让更多人随时都有机会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或者表达,或者做你的作品。我觉得挺好的,挺丰富的。你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生存,你有很多种方式能够去做你想做的电影。如果每次对我来说有那么大的压力,那么通常投资出品方会希望你有多一点的明星,我们好像还总是没有这个压力,那就说明它还在一个良性循环当中。
在这种时候,我觉得内心就是想拍一个确实有趣的、有意思的、能拿出来跟人分享的东西。因为我不是那种特别自我的人,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挺没出息,太不自我了(笑),那确实是因为我不是那种特别孤芳自赏的人,这个也很难逃脱,所以有时候也希望自己做的片子能够有些机会跟大众分享,再加上我又是O型血。
网易娱乐:网上还有一种论调,包括您、张艺谋导演、陈凯歌导演,最新的电影好像干的都是青年导演应该做的事儿,一部怪兽片,一部奇幻电影,您是一部青春电影,好多人觉得这应该是青年导演应该做的事儿。
顾长卫:我觉得这就随便说吧(笑)。我觉得还是应该轻松一点、幽默一点,不要对社会怀着成见,不要对时代怀着成见,也不要对自己怀有成见。我觉得人生在现在这个环境,还是应该用轻松一点、幽默一点的态度和从容一点、放松一点的态度对待你的生活。
我觉得现在有一个最近这两年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就是全民文艺。我们有机会,有这个平台,包括网络、移动媒体、自媒体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欣赏的音乐、文章、故事、电影去分享或者参与,我发现很多人文字都写得很漂亮,都很有见解。我们路演的过程当中,他们好多人不同角度的读解都让我们觉得生活真的好有意思,这个成长的过程那么值得珍惜。他们通过整个电影能够感受或者读解到的东西,我们都觉得又那么对、又那么惊讶。
其实有的时候,你做作品的过程当中,不是每一个细节,你都会把它理论地归纳为一个关键词。就像你写音乐的时候,你怎么写?你更多还是一个感性的东西,感觉这样更有意思,感觉这样会有一些微妙的东西,但是这个时候是转瞬即逝的,你不会把它明确地写出来“这个让我感到了这个音的变化是会产生一个1234567”那样,先把它写出来。而有趣的就是这样。
像《孔雀》、《立春》其实也是后来到跟观众见面的过程当中,在那个电影以后,我们也是通过电影跟观众遇见的这些经历,然后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互动,也能得到很多观众给予电影的,观众给予我们的。我觉得这个是相互的。那个时候也有试映、各地的宣传,当时好像不叫路演,总之性质是一样的,一场如果有十个人发言的话,至少有三个人发言都是跟你讨论、跟你争论《孔雀》、《立春》失败的场面。
现在,我觉得可能十场、二十场会有一两个人会觉得跟他的不一样,或者他是完全另外一种读解,我觉得这个也不能简单地说你过于甜蜜了或者太甜了。可是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愿意把青春成长当中的一些甜蜜的温暖柔软的东西在这个电影里跟大家分享。我觉得不一定每个电影都要拍成《孔雀1》、《孔雀2》(笑),一切事情都很难说。我也谈不上转型不转型,未来拍什么难说,也保不齐万一会拍《孔雀2》,或者把《孔雀》重拍一次等等。
但是总之,要拍自己由衷喜欢的,而且确实得跟生活接地气的。因为电影还是一个挺大的工程,它最终的收获其实很难最终预测。每年这么多电影,到底哪个最后成为黑马,都是很难很难预测的。你想想这一年的电影,能成为评价极高的黑马的那个电影,常常都是找投资多么多么得不容易。那些商业上有丰厚回报的黑马,也是找投资是多么多么得不容易。两者兼有的就更不容易了。
总之,那个方面,我觉得看你的天时地利人和,看你的运气了。但最终对我们来说,还是要拍那些确实由衷喜欢、真正动心、而且能够通过电影把那些生活中的人物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能够把那个美的东西跟观众找到互动、找到可以分享的点。